【口院人物】卢小玲:潜心科研路 矢志追梦人
信息来源:科研办、广西新闻网 作者:科研办 李国君 邓卉 杨春华 发布时间:2021-08-19 点击:0
近日,自治区科技厅公布2021年第二批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新认定名单,依托必威建设的广西纳米抗体研究重点实验室榜上有名。
广西纳米抗体研究重点实验室是在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发展进入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是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卢小玲教授。在卢小玲教授的带领下,纳米抗体研究重点实验室采用跨专业和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模式紧紧围绕纳米抗体研究领域进行建设,旨在产生重要标志性成果和培养出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带动相关学科发展。拥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领衔的稳定合理的学术队伍和创新团队,汇聚了相关国内外一流专家加盟形成在该领域研究领先的国际化研究团队。主要形成三个稳定研究方向:纳米抗体的筛选和制备研究、纳米抗体的诊断和检测研究和纳米抗体的调控和治疗研究。
广西纳米抗体研究重点实验室获批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将进一步加强必威的科研平台建设,集聚创新人才,提高科研水平。对提升必威的学科影响力,培养创新人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一流团队建设、科技兴院提供强有力支撑。
实验室主任卢小玲教授
实验室团队
必威纳米抗体研究中心主任卢小玲很忙,忙什么?忙科研、忙教学、忙学习、忙科技成果转化。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第一时间就申报了广西的抗疫科研项目。作为免疫诊疗领域的先行者,她创建了纳米抗体筛选技术及特色研发体系,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她带领团队入选“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实现广西零的突破;她想方设法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她传道授业解惑,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医学人才。
勇夺国家创新团队实现广西零的突破
2011年,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答辩现场,卢小玲和团队精彩亮相。他们以“原发性肝癌生物靶向诊治研究”为主线,自信、从容地阐述研究理念、实际成果。凭借着扎实的理论知识、特色的研究体系、合理的人才结构,答辩中他们赢得了由院士等顶尖科学家组成的评审专家组的一致肯定,更赢得了同台竞争者的尊重。
“当时别的申报团队多是由院士牵头,我们团队没有院士能拿下这一创新团队,得益于我们前期的精心准备和反复演练,还有我们拥有广西肝癌肿瘤高发的临床资源和自主建立的特色技术研究体系。”卢小玲介绍。虽然没有院士领头,但凭借着一支横跨药学、生理学、免疫学、肿瘤医学、动物学的高层次人才梯队,以及自主建立研发的特色技术研究体系,最终卢小玲和团队过关斩将,脱颖而出,实现了广西零的突破。
回忆当时的情况,卢小玲坦称相当于打了一场硬仗。“答辩的前期准备工作,我只有一个要求就是精益求精。”为了这个目标,卢小玲对自己和团队达到了严苛的程度。每张PPT的解说词字斟句酌,精心推敲、反复打磨,有时白天辛苦写好的文字,却因半夜的某个灵感而全盘推翻,第二天重头再来。有一次,为了补充某个资料,她花了三天时间查阅十几篇英文论文。
2014年,卢小玲带领的科研团队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其团队实验室也升格为目前广西首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生物靶向诊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在她的带领下,团队一心扎根广西,紧紧围绕免疫诊治开展研究,实施国家级团队、人才、平台一体化建设,以利用纳米抗体来调动人们机体的免疫系统来抗肿瘤为理论核心,建立了独特研究技术体系,研制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免疫细胞和纳米抗体等免疫诊治新技术和新制剂。
新型纳米抗体检测技术国际领先
如何采取有效的手段抗击肿瘤,一直是国际上的难题,各国研究团队也都在积极寻求新的突破。近年来,随着纳米抗体的问世,其分子量小、可穿透性强、亲和力高、容易制备等特点,成为了各国争相研究的对象。广西作为我国肝癌高发区,肝癌死亡率位于广西恶性肿瘤死亡率的首位,寻找出治疗肝癌的新技术、新方法尤为迫切。
“当前治疗肿瘤的方法有手术、化疗等,但这些方法的缺点也有目共睹,会杀死正常细胞或者难以清除残余的肿瘤细胞。而用人类的免疫系统抵抗肿瘤是我的梦想。”卢小玲说。
追梦路上,卢小玲思路清晰:要想在国际上与别人竞争,就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将研究聚焦于一个点,她锁定了纳米抗体。她和团队以肝癌的生物靶向诊断和治疗为主要切入点,全力投入“原发性肝癌生物靶向诊治研究”等11项国家级项目研究。
为什么要开展纳米抗体技术研究?卢小玲说:“目前我国很多的抗体技术都来自于美国,做纳米抗体技术研究,就是为了能够拥有属于我们自己知识产权的产品!你不卖给我,我也有,让我们国家不再受制于人!”
纳米抗体可以广泛应用于免疫诊治新技术和新制剂。比如用新型纳米抗体来生产抗癌药、抗衰老药物、保健品、检测试剂、化妆品……其效果有传统分子达不到的效果。
这一天,实验室里,卢小玲正在对传统融合细胞疫苗技术的改进做着又一次实验尝试。卢小玲知道搞科研没有捷径可走,实验成功的机会与实验探索的次数成正比,她迎难而上,从设计实验方案到实验操作步骤、从实验的温度选择、浓度配比到添加化学成分的先后顺序,都要通盘考虑。有时为了能找到某一试剂的最佳用量,要反复几十次试验是常有的事。“我们想了很多方法,查阅了大量资料,多次优化摸索可行条件,实验渐渐步入佳境。”卢小玲说。埋头苦干后实验取得重大突破,团队发现I型胶原蛋白可以优化传统融合细胞疫苗的融合效率和抗肿瘤活性。国际上,一种新的融合细胞杂交疫苗技术应运而生。“它的抗肿瘤效果、融合效率都比传统的要好!”卢小玲很有成就感。
凭借着不懈努力,她带领团队率先走在了国际前列,不但研制出了一系列新的纳米抗体,在新型纳米抗体检测技术和诊断技术的研发上更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身正为范培育新人
教学科研两不误是卢小玲的工作准则。每年她都会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跟随卢小玲学习了三年的硕士研究生汤卓然很庆幸做她的子弟:“卢老师讲课生动,爱护员工,关心员工成长,我们既是师生也是朋友。我还要继续跟随卢老师读博士。”
她利用各种国内外研讨会的契机和到国外实验室访问的机会带上员工去交流,同时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同学们授课、作报告。媒体报道的科技热点、优秀的科技论文,卢小玲总会第一时间推送给员工。每周一次的专业经典文献阅读分享会更是她与员工之间雷打不动的“约定”。
在员工们的眼里,这位讨论问题时喜欢拉着他们在操场上或者公园里散步的卢老师,严谨、执着、认真、有爱。她与同学们打成一片,亦师亦友;她会寻找各种学习方法帮助员工不断成长进步;她身正为范教导同学们要充满正能量,不随波逐流。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实验室里,总能看到她默默为大家付出的身影。
凭着出色的业绩,卢小玲先后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广西青年科技奖。